一季度,隨著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協同效應不斷增強,工業生產和出口實現較快增長,企業營收水平改善,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發展新動能有效積聚,工業經濟穩中有進、開局良好。
一、工業生產增勢良好,企業經營逐步改善
工業生產加快增長。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延續較快增長態勢,同比增長6.5%,較1—2月份加快0.6個百分點,較上年全年加快0.7個百分點。分三大門類看,采礦業增加值增長6.2%,增速較1—2月份加快1.9個百分點;制造業增長7.1%,加快0.2個百分點;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9%,加快0.8個百分點。從當月看,宏觀政策加力顯效加之低基數和出口有力支撐,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7%,較1—2月份加快1.8個百分點。
九成行業和超六成產品同比增長。一季度,在工業41個大類行業中,38個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增長面為92.7%;24個行業增速較1—2月份加快,回升面近六成。在統計的623種主要工業產品中,403種產品產量實現同比增長,增長面為64.7%;325種產品增速較1—2月份加快或降幅收窄,回升面超過五成。
工業品出口保持較快增長。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實現出口交貨值36285億元,同比增長6.7%,較1—2月份加快0.5個百分點。從行業看,在有出口的39個大類行業中,25個行業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增長面為64.1%;其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金屬制品、專用設備、通用設備等裝備制造業行業出口交貨值保持較快增長,增速分別達19.8%、10.9%、10.7%、9.8%。
工業企業營收增長加快,毛利潤改善。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8%,較上年全年加快0.7個百分點,工業企業營收改善,為企業下階段利潤恢復創造有利條件。從營業收入扣減營業成本的毛利潤角度看,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毛利潤由上年全年同比下降0.3%轉為增長2.0%,改善明顯。
二、高質量發展深入推進,工業新動能不斷壯大
裝備制造業“壓艙石”作用凸顯。一季度,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9%,增速較1—2月份加快0.3個百分點;占規上工業的比重達33.7%,較1—2月份提高1.7個百分點,工業經濟結構繼續優化。在8個裝備大類行業中,5個行業增加值實現兩位數增長,4個行業增速較1—2月份加快,其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電氣機械、汽車和電子行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0.0%、12.4%、11.8%和11.5%,合計拉動規上工業增長2.6個百分點,有力支撐工業生產加快。
制造業高端化穩步推進。一季度,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7%,高于全部規上工業平均水平3.2個百分點,增速較1—2月份加快0.6個百分點。其中,光纖制造、航空航天相關設備制造、集成電路制造等行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2.5%、22.4%、21.1%。
數字生產賦能產業智能化轉型。一季度,數字產品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2%,增速較1—2月份加快1.1個百分點。智能無人飛行器制造、導航測繪氣象及海洋專用儀器制造、智能車載設備制造等行業增加值分別增長49.6%、25.5%、25.0%,與上述行業相關的服務器、工業控制計算機及系統、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圓片等產品產量分別增長66.3%、32.8%、26.0%、12.7%。
綠色產品增勢強勁。一季度,新能源汽車、汽車用鋰離子動力電池、太陽能電池等“新三樣”相關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45.4%、39.2%、18.5%;風力發電機組、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固體廢棄物處理設備、單晶硅等綠色產品產量分別增長74.4%、45.6%、14.9%、10.6%。
三、政策效應持續顯現,對工業生產帶動明顯
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等政策加力擴圍實施,帶動相關行業生產和效益同步向好。在設備更新政策等因素帶動下,一季度規模以上通用設備、專用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9.4%、4.1%,1—2月份利潤分別增長6.0%、5.9%。在汽車置換補貼政策帶動下,一季度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1.8%,1—2月份利潤增長11.7%。電子、家電產品以舊換新政策惠及面持續擴大,一季度智能消費設備制造、家用電力器具制造等行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1.4%、10.0%,1—2月份利潤分別增長125.5%、10.3%。相關鏈條行業中,一季度電子器件制造、汽車零部件及配件制造等行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5.8%、12.3%,1—2月份利潤分別增長110.8%、15.3%。
總體看,一季度工業經濟開局良好。雖然當前外部環境更趨嚴峻復雜,有效需求不足、企業盈利壓力較大等問題依然存在,但我國工業經濟大盤穩、韌性強、動力足,有信心更有底氣去解決問題、應對挑戰。下階段,要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全國兩會精神,加力落實好各項宏觀政策,大力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扎實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作者系國家統計局工業統計司司長 湯魏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