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紡織工業中,化學纖維是最主要的原料之一。隨著技術和工藝水平不斷提高,化纖材料在紡織服裝領域應用日益廣泛,成為推動我國紡織行業升級的重要力量。
日前舉辦的2025中國國際紡織紗線(春夏)展覽會上,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陳新偉介紹,技術革新正推動化纖行業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品牌化加速轉型。
提升研發能力
化纖行業作為紡織產業鏈的源頭和關鍵支撐,其創新水平直接決定了整個行業的高度與韌性。
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數字化生產成為化纖行業趨勢。展會上,通用技術展位通過案例沙盤動態演示智能工廠的降本增效路徑,吸引不少觀眾目光。
“我們開發的化纖制造運營管理平臺,能為化纖企業提供一站式數字化服務,幫助企業提升生產效率和管理水平,實現智能化、數字化轉型。”通用技術高新材料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姜俊華說,通過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企業運營質效持續提升。
在全球綠色發展大趨勢下,生物基材料成為新材料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菌草是一種具有多重生態功能的植物,紡織行業首創將菌草技術在紡織行業進行“高值化”利用,開辟了“以草代木”纖維素纖維原料的生產新途徑,對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新鄉化纖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邵長金介紹,菌草纖維產品具有良好的天然抑菌性能。2024年,用菌草制漿生產菌草纖維的技術已經趨向成熟,并實現了產業化生產。
陳新偉認為,作為技術密集型產業,紡織業要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提升產品的品質和性能,包括提高常規纖維附加值,提升高性能纖維生產和應用水平,加快生物基化學纖維和可降解纖維材料發展等,以滿足市場對高品質、差異化、功能性纖維和綠色纖維的需求。
陳新偉建議,企業要不斷研發新工藝和創新產品,通過引入新技術和新工藝,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開發出更具競爭力的產品,尤其是要提高差別化產品研發能力。
實現綠色發展
展會舉辦期間,可持續創新專區展示的一條牛仔褲吸引了不少參觀者駐足。
據介紹,通過提高低碳材料占比、采用環保工藝以及使用清潔能源等多元減碳路徑,這條牛仔褲與使用傳統工藝的同類產品相比,碳足跡表現降低約17%。“我們通過將多種減碳實踐的成果進行量化,使消費者直觀感受紡織服裝產品的綠色屬性。”前進牛仔布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黎瑞珊向記者表示。
對于化纖行業來說,如何實現綠色發展是一道必答題。2022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關于化纖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堅持節能降碳優先,開展綠色工廠、綠色產品、綠色供應鏈建設,加強廢舊資源綜合利用,擴大綠色纖維生產,構建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制造體系。
中國化纖行業正站在“雙碳”目標與綠色制造轉型的歷史交匯點。陳新偉說,近年來化纖行業積極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把握行業綠色制造重點,綠色發展成效明顯。綠色纖維認證企業數量及其產品規模保持增長,綠色工廠和綠色設計產品數量不斷增長。目前,綠色纖維及制品認證企業達38家,綠色制造水平進一步提升,行業資源能源消耗強度及污染物排放強度保持下降,節能減排技術進步明顯。
循環再利用化學纖維是紡織服裝產業鏈實現綠色發展的重要路徑之一。展會舉辦期間,佩浦科技集團發布了FixDye環保再生滌綸長絲。佩浦聯合創始人王志鵬表示,公司已構建了一套從廢舊紡織品及塑料回收、再生聚酯切片生產到再生滌綸長絲制造的全產業鏈體系。目前,佩浦正與東華大學、江南大學一起合作,共同開發全球領先的生物酶解法再生技術。
數據顯示,我國每年產生600多萬噸廢舊紡織品,但回收利用率僅為20%左右,發展潛力巨大。浙江佳人新材料有限公司創新研究院工作人員介紹,公司新研發的化學循環再生系統,能夠將廢棄聚酯重新制成具有可追溯性且可永續循環的高端再生材料,實現了再生體系可追溯。
談及化纖行業在循環再利用領域的發展成果,陳新偉表示,循環再利用化學纖維行業結構持續優化,規范企業數量增加,化學法再生路線實現產業化,高品質瓶片紡再生滌綸纖維得到市場認可。他認為,未來行業要進一步發展以廢舊紡織品為原料的再生纖維產品,持續攻克技術難關。
拓展應用領域
作為一種以天然植物纖維為原料的再生纖維素纖維,萊賽爾材料兼具天然纖維和合成纖維的多種優良性能。展會上,普通型希賽爾、低原纖化優賽爾、竹漿萊賽爾、短切萊賽爾等一系列萊賽爾產品的亮相備受關注。
“隨著消費者對健康、環保、舒適等品質生活追求不斷提高,功能性纖維、綠色纖維市場需求日益增長。”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端小平認為,萊賽爾不僅為紡織產品賦予綠色屬性,還為消費者帶來更舒適的穿著體驗。
綠色環保觀念深入人心,萊賽爾逐步成為市場新寵。“近年來,萊賽爾纖維發展迅速,應用領域不斷拓展。”陳新偉說,2024年我國萊賽爾產能在全球中的占比達到60%以上,國產萊賽爾產量突破40萬噸,同比增長27.4%,正從“小而精”向主流化纖品種過渡。
特別是在紡織服裝行業加快綠色轉型的背景下,以萊賽爾為代表的綠色纖維迎來發展機遇。賽得利集團萊賽爾業務副總經理王穗生稱,萊賽爾纖維生產過程為純物理反應,溶劑回收率高達99.7%,最終成品可100%生物降解,符合紡織行業發展對綠色原材料的期望。“到2025年年底,賽得利的萊賽爾產能將提升至40萬噸,并會在未來幾年持續擴產增量。”
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自主研發,推動萊賽爾工藝邁向成熟。姜俊華介紹,通用技術和中紡院通過加大研發力度,已成功實現萊賽爾纖維生產國產化。“我們的萊賽爾纖維生產線采用大容量裝備,單線年產能達6萬噸。隨著萊賽爾纖維行業快速發展,采用大容量裝備成為趨勢,這給企業帶來的好處很明顯,生產效率更高,生產能耗更低。”
從工藝升級到場景創新,萊賽爾纖維展現出廣泛應用前景。王穗生介紹,過去萊賽爾在針織這一紡織品大類中的應用非常有限。近兩年,萊賽爾已被廣泛應用于針織產品中,形成開發熱潮。
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萊賽爾纖維分會秘書長張子昕說,隨著萊賽爾產業鏈的逐步拓展與延伸,以及紗線、面料、印染等上游企業對萊賽爾認知的不斷深入,未來萊賽爾纖維在服裝、家紡等領域的應用將更加廣泛。(經濟日報記者 潘卓然 劉 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