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購物,商品評價是消費者決策的重要依據,真實的評價環境有助于促進電商優勝劣汰,構建健康有序的發展生態。然而,部分直播電商平臺反復出現刪評控評現象,消費者被裝進好評刷屏的信息繭房。
為提升銷量,一些商家不在扎扎實實提品質、強服務上下功夫,反而雇傭網絡水軍刪評控評,營造出“質優價廉服務好”的假象,誤導消費者下單。當差評被隱藏、篡改,呈現在人們眼前的是一片“人人說好”的虛假贊歌,所謂的商品評價便不再具有實際參考意義。可以說,水軍控評這一毒瘤不僅擾亂了電商行業綠色健康的交易秩序,破壞了公開透明的市場環境,更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經濟利益。
亂象屢禁不止,一方面是由于技術迭代及網絡水軍組織模式的進化,灰色產業鏈手段更加隱蔽,增加了監管難度;另一方面,弄虛作假帶來的收益大于違法違規成本,一些處于起號階段的直播間利字當頭,為快速變現不惜鋌而走險。
還消費者一個風清氣朗的電商消費環境,需要各方協同發力。隨著近年來直播電商、社交電商等新興業態的崛起,職能部門應加快完善配套相關法律法規,進一步強化監管執法,明確平臺責任義務。平臺應持續升級技術手段,優化評價機制,明確入駐商家的準入門檻和懲戒機制,為商家劃出紅線。同時,面對消費者遭遇虛假評價投訴無門的問題,平臺應暢通投訴渠道,完善售后服務,及時回應消費者訴求。
商品評價不能搞“精裝修”,消費者的“差評權”應得到保障。只有合力鏟除水軍控評亂象,確保電商評價體系的真實性,才能助力構建健康的電商生態,形成讓人放心消費的良好環境。(作者:劉 莉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