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考察時強調,“要立足縣域產業基礎,注重分工協作,錯位發展、串珠成鏈”。這為縣域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
湖南雙峰縣定位丘陵山區農機需求培育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山東曹縣漢服品牌通過電商合作打開國際市場,福建安溪縣探索出“茶葉+文旅”新業態……當前,一個個工業大縣、電商強縣、文旅名縣正展現出縣域經濟的勃勃生機。但也有一些縣域產業發展存在困難和問題。比如傳統產業規模小而散,轉型升級難;引進產業“隨大流”,缺乏特色優勢,導致產品同質化嚴重,缺乏市場競爭力等。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立足縣域產業基礎”,就是要求各地根據資源稟賦、區位特色、發展潛力等選擇相匹配的產業發展方向。獨具特色的本地資源是縣域產業基礎的“種子”。一方面,要下大力氣深挖本地資源優勢,在比較中認清自身優勢,找準定位,培育形成“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競爭力。另一方面,要做好整體規劃,大力培育龍頭企業、打通上下游鏈條,將優勢資源轉化為可持續的產業優勢。
同時還要注意,縣域產業發展不能孤立。應積極對接國家戰略、區域規劃,更好推動縣域產業補鏈、延鏈、強鏈,促進上下游產供銷協作共贏。還應打破地域界限,推動技術、人才、市場等要素跨區域優化配置,廣泛匯聚各類優勢資源,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動力。
產業旺則縣域興,縣域興則百姓富。從各地縣域發展的成功案例看,有的抓住區位優勢、有的培育特色農業、有的發展文化旅游、有的承接產業轉移,路徑不同,方向一致。只要因地制宜找準定位、分工協作集聚資源,一定可以做大做強特色產業,為強縣富民提供強有力支撐。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覃皓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