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杭大運河武清段場景。高云河攝(中經視覺)
最近,天津市武清區大良鎮田水鋪村大棚里的水果蘿卜進入豐收季。大良鎮黨委書記李志永說:“作為武清區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的網紅農產品,特色蘿卜成為村民推廣萌寵系列品牌的代表性農作物,2024年田水鋪村村民年人均收入增加1萬元。”
2024年以來,武清區高標準謀劃“福運武清”區域公用品牌,形成了以“福運武清”為統領、“武清果蔬”區域公用品牌和萌寵系列功能品牌為支撐的都市農業品牌體系。
都市農業的發展是武清區大運河文化生態發展帶建設成效的一個縮影。2024年,在“一城”(京津產業新城)、“一帶”(大運河文化生態發展帶)、“一商圈”(以高端時尚消費和車文化體驗為主題的“新商圈”)的重點帶動下,武清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32.3億元,同比增長5.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11%。
保護為先
初春時節,武清區的北運河郊野公園內,晨練的人群身著彩色衣服在京杭大運河(以下簡稱大運河)畔談笑風生,遠處的松樹、水鳥和拱橋,勾勒出一幅獨特的古韻新景。武清區水務局副局長李軍防介紹,近年來,武清圍繞提升運河水環境、挖掘運河水文化、恢復運河水功能,高標準完成北運河郊野公園一、二期工程。
保護運河從何開始?水質監測是第一關。近5年來,武清區對城區段沿線入河口門水質進行持續監測,開展城區污水排放排查、生態狀況調查監測與評估工作。日前通過的《天津市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條例》明確提出,天津市和區人民政府應當統籌各類資金渠道,積極支持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利用相關項目實施。
水質好了,文化保護必須跟上。近5年來,武清區聚焦運河文化保護傳承、適宜河段旅游通航、文旅融合發展、全面助力鄉村振興等重點領域,形成了以《大運河(武清段)保護傳承與開發利用規劃》為引領、《武清區全域旅游發展規劃》等為支撐的規劃體系,按照“河為線,城為珠,線串珠,珠帶面”的總體思路,加快構建運河主軸帶動整體發展的空間格局。
特別是圍繞武清區委“3+1+1”的工作思路,加快打造大運河璀璨文化帶、綠色生態帶、繽紛旅游帶,促進京津冀區域創新融合協調發展。近5年,武清區已完成河道護岸改造36.38公里,造林5237畝、植樹25萬株、綠化面積408萬平方米,提前完成2025年天津市濱河綠道建設任務。
在文物保護方面,武清區率先開展區級不可移動文物保護范圍劃定,實現164處不可移動文物巡查全覆蓋。完成武清博物館數字化保護項目,200件高清二維文物圖片、100套三維文物模型實現流動展出。
導入產業
運河的水更清、更美,為導入產業鋪平了道路。在武清區南蔡村鎮糶糧務村的天民田園設施農業基地內,游客們提著采摘來的新鮮果蔬,走進一座特殊的餐廳準備享用美食。糶糧務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劉天民說:“這座由陽光玻璃房改建而成的大運河生態餐廳能同時滿足300多人就餐,游客在這里可以品嘗到武清特色的美食。”
2023年以來,武清區創建集種業振興、科技創新、特色種植等融合發展的“福運武清”都市農業公園。古老的大運河不僅孕育了底蘊深厚的文化,還催生出絹花、地毯等一批傳統產業。武清區崔黃口鎮擁有超百年的地毯生產歷史,目前,得益于大運河文化生態發展帶的擴容發展,該鎮年地毯產量超過1億張,出口數量同比增幅明顯。
為導入更多產業和項目,武清區建立落實簽約項目落地保障工作機制,2023年簽約的36個項目中26個已竣工、完成投資10.15億元,6個項目已進場、總投資8.9億元。
目前,圍繞打造都市農業全產業鏈核心競爭力,武清區正在謀劃推動第三批落地項目集中簽約,涉及產業、農文旅融合、新質生產力、資產盤活等6類。2025年,武清區重點項目呈現出體量大、新質生產力含量高、民生味道濃的鮮明特點,全區共有重點建設項目245個,2025年度計劃投資額達288億元。
2024年以來,武清區以運河為主線,評選出“武清新十景”,推出“暢游武清”電子地圖和9條運河特色旅游路線,舉辦大運河文化節等農商文旅體融合活動200余場次。2024年,武清區累計接待游客1600萬人次,實現營業收入50億元。
協同發展
一條大運河,哺育京津冀三地。作為環京蔬菜基地保供地區之一,武清區水果蘿卜、“小鵲登枝”番茄等農產品頻頻“出圈”,毗鄰京冀兩地的武清區河西務鎮大沙河蔬菜批發市場年交易量達4億噸,成為名副其實的京津冀“菜籃子”。
為下好協同發展一盤棋,武清區積極推動金融業更好服務大運河文化生態發展帶建設。眼下,正是京津冀地區反季節農產品銷售的旺季。專注于現代農產品冷鏈儲存和物流的天津普隱倉儲服務有限公司遇到了難題,公司相關部門負責人熊致威說:“近期,公司正加快推進武清高村現代農產品冷鏈示范園項目建設。由于項目規模大,出現了資金缺口,多虧了農行天津市分行迅速開通綠色通道,定制融資方案、提供3.6億元的固定資產貸款,為園區項目的高效實施提供了有力支撐。”
農行天津武清支行負責人龐朝英說:“為支持京津冀協同發展,近年來,我們已成功落地全國首筆數字人民幣村級代發分紅、天津市首筆信用農業托管貸款、武清區首筆農村集體經濟合作組織貸款。截至2024年末,涉農貸款余額超過15億元、制造業貸款余額近20億元、普惠貸款余額超過18億元。”
天津海關所屬武清海關關長武劍說,為了讓京津冀企業充分享受自貿協定政策優惠,武清海關設置自貿協定服務專崗,根據不同貿易協定項下降稅清單范圍、稅率優惠幅度及操作程序便利程度,指導企業享受最佳享惠方案,推廣原產地自助打印、檢驗檢疫證書“云簽發”智能出證模式,切實提升武清外貿企業自貿協定關稅政策享惠水平。
2024年,武清區已在北京掛牌設立2家“武清投資促進會客廳分廳”,市場化引進疏解功能資源新設機構168家,落地項目36個、總投資135.5億元。
2025年是加快建設武清京津新產業之城、打造天津新的經濟增長極的奮進之年。武清區大運河文化生態發展帶專項工作指揮部副指揮長郭新華表示,武清區將抓好“運河不夜城”賦能、“尚蔬小鎮”強鏈、“康養小鎮”帶動、“尚農智谷”增效、“泉州新韻”培育等9項重點工程,全方位推動大運河文化生態發展帶建設。(經濟日報記者 周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