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論是優化資源配置、穩定供應鏈運行,還是重塑經貿規則、引領技術變革,外貿已成為托舉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不斷提升外貿含“新”量、含“綠”量、含“數”量,我國外貿將在穿越周期中贏得新優勢、獲得新動能。
“與其在紅海搶蛋糕,不如到藍海做蛋糕”“既要‘大規模出海’,更要‘高質量出海’”……今年全國兩會上,多位代表委員從全產業鏈出海與“反內卷”、跨境電商合規發展、綠色貿易布局等方面,為外貿發展支招把脈。這些聲音不僅反映出當下外貿企業突圍求變、加快轉型升級的迫切需求,也彰顯了我國外貿向新向上、謀劃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構建“雙循環”格局,外貿作用不可替代。過去的一年,我國外貿規模再創歷史新高,進出口總值43.85萬億元,實現了總量、增量、質量的“三量”齊升,連續8年保持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可以說,我國外貿不僅是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連接器”,也是全球經濟復蘇的“推進器”。無論是優化資源配置、穩定供應鏈運行,還是重塑經貿規則、引領技術變革,外貿已成為托舉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當前,我國外貿面臨的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從外部環境看,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貿易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加劇,多邊貿易體制受阻,對國際經濟循環造成阻礙,同時疊加地緣政治外溢效應,加劇了國際市場的波動風險。從國內需求看,我國經濟回升向好基礎還不穩固,有效需求不足,同時傳統制造業出口比例過高,過度依賴單一市場等風險因素較多,部分產品同質化競爭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
針對我國外貿發展實際,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將“穩定對外貿易發展”列為年度重點工作任務之一,并從支持企業穩訂單拓市場、優化金融服務、促進跨境電商發展、支持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等方面,對全年穩外貿工作作出了部署。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還特別提到要拓展境外經貿合作區功能,培育綠色貿易等新增長點,繼續辦好進博會、廣交會、服貿會等重大展會,推進智慧海關建設等。這些舉措涉及外貿發展的重點領域和環節,聚焦含“新”量、含“綠”量、含“數”量三大關鍵詞,既有針對性也有可操作性,體現了我國政府以高水平開放促外貿高質量發展的一貫思路。
不斷提升外貿含“新”量。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國外貿出口被貼上了“低價低質”的標簽。要提升我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就要在產品結構優化、高技術突圍、品牌國際化三個方向上發力,以“技術迭代+市場深耕”驅動外貿進出口破局,推動我國制造業不斷向價值鏈高端攀升,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的轉變。
進一步提高外貿含“綠”量。提升外貿含“綠”量,是我國外貿應對全球貿易變革的重要手段和目標之一,以“綠色標準”取代“價格戰”也將是未來全球外貿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實踐中,要加快構建綠色貿易制度體系,優化完善綠色供應鏈條,打造更具競爭力的綠色智造體系,推動綠色貿易轉型。
加快推動外貿含“數”量。從跨境電商的爆發式增長到數字制造的全球滲透,數字技術在不斷重塑全球貿易生態,也為全球貿易增長提供了新空間。要充分利用數字技術優化物流網絡,降低跨境電商成本,提高貨物通關效率,這些舉措將助力我國外貿占據全球供應鏈數字化轉型的制高點。
從今年全國兩會傳遞的信號看,促進外貿穩增長的政策“工具箱”已備足,綠色轉型、數字賦能的效應也在加快顯現,隨著一攬子增量政策與存量政策疊加成勢、形成合力,我國外貿將在穿越周期中贏得新優勢、獲得新動能。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顧 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