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建
“藍光筆、紫外線筆,蔬菜安全新守護者。只需輕輕一照,如果蔬菜表面出現藍光,就意味著蔬菜中可能存在較多的農藥殘留。”一段時間以來,網絡短視頻平臺上,不少類似的“博主親測”“良心推薦”廣泛傳播。用所謂的藍光筆、紫外線筆測蔬菜農殘的方法真的靠譜嗎?
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副研究館員阮光鋒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我國主要農產品監測總體合格率近98%,正規商超售賣的蔬菜,其農殘量是合規且可以放心購買的。而紫外燈照射下蔬菜是否有藍色熒光,并不能作為蔬菜水果是否有農藥殘留的判定標準。
阮光鋒解釋說,目前某些網購平臺上售賣的藍光筆,其聲稱的原理是通過發射特定波長的藍光來與蔬菜中的物質“對話”,從而達到所謂的檢測目的。雖然的確有極少數農藥帶有熒光特性,但大多數情況下,果蔬在紫外燈照射下顯現出的藍色熒光,只是在儲存過程中產生的一些熒光物質,如香豆素衍生物,而非農藥殘留。
此外,熒光物質的多少與蔬菜的新鮮程度有關,越新鮮的蔬菜熒光越少,時間放得越長則熒光越明顯。不僅是農產品,紙張、衣服、墻壁、植物等在紫外燈照射下都可能出現熒光斑。
目前,果蔬農殘的快速檢測方法是中國農業科學院相關團隊研發的智能快速檢測試劑盒。通過對樣品進行簡單處理,再結合手機掃描,可在5分鐘至15分鐘內完成6種至18種高風險農藥殘留等的檢測。目前,快檢技術已被寫入新修訂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已于2023年1月1日正式施行,成為市場監督抽查和行政處罰的重要取證手段之一。
(責任編輯:佟明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