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駕駛”智能輪椅在樓道里穿行,中醫體檢機器人給大家“望聞問切”,陪伴機器人“笨小寶”對老人們“噓寒問暖”……在福建省福州市的萬頤智匯坊居家養老照料中心,生活著一群平均年齡86歲的老人,眼下因為一群“智能保姆”的入駐,老人們的生活正變得越發便利和多彩。
在人工智能、機器人等技術的發展浪潮下,越來越多養老院迎來“智慧化轉身”。從健康監測到遠程醫療、再到精神陪伴,養老機器人與養老產業的深度融合,讓養老院告別“暮氣沉沉”,也為破解人口老齡化難題提供了新方案。
“當前,在人工智能的推動下,全球生命科學領域迸發出無限的生機。今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提出強化老年用品創新,打造智慧健康養老新業態,推廣應用智能護理機器人、家庭服務機器人,大力發展康復輔助器具產業。這為養老機器人產業發展帶來更多機遇。”全國人大代表、國脈科技創始人陳國鷹說。
當前,我國銀發經濟市場正從“生存保障型”向“品質發展型”轉變。在陳國鷹看來,讓前沿技術走進民生,讓機器人入駐養老院,有助于解決當前養老產業發展存在的眾多堵點。“一方面,由于工作強度較高、待遇較低,許多年輕人不愿意從事養老相關工作,行業普遍面臨人才匱乏的問題;另一方面,養老理念更新迭代加速,老年人除了關注健康長壽,也關注自身的生活質量、心理狀態、身體活力等,養老需求層次日益豐富,給養老機構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為一家科技型企業,近年來,國脈集團開始布局銀發經濟。今年1月,企業開始推廣“國脈大學養老”,該項目利用“身聯網”及人工智能技術為老年人提供慢病管理、生活行為風險預防監控等精準健康管理服務,并注重精神層面需求,通過與福州理工學院融合,打造以終身學習和代際交流為特色的智慧養老社區。
“身聯網技術是一種通過各種生命傳感技術監測人體的生理、生物特征和行為數據,并利用物聯網交換數據的聯網技術,腦機接口就屬于身聯網的其中一類技術。隨著生命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人們對精準健康管理的日益重視,身聯網市場有望成為繼車聯網之后又一大新市場。”陳國鷹建議,進一步發展身聯網技術,提高老百姓的精準健康管理水平和居家養老的護理服務水平。
陳國鷹表示,技術創新是產業跨越式發展的重要引擎,建議相關部門搶抓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生命科學、精準健康管理的融合發展機遇,大力發展以大健康為核心的智能家居、機器人等產業,推動養老實現從“看護型”向“智護型”轉變。
(本報記者吳劍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