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3月14日,韓國動力電池巨頭三星SDI股價突然暴跌,盤中一度大跌超7%,股價創下近5年來最低,2025年年內累計跌幅擴大至29.3%。這一暴跌一方面源于投資者對三星SDI發行新股籌集資金的激進計劃持悲觀態度,另一方面反映了市場對韓國動力電池行業的擔憂情緒。
近期以來,韓國動力電池行業的經營形勢不容樂觀。韓國三大電池企業三星SDI、LG新能源和SK On發布的2024年四季度財報合計錄得8416億韓元(約合42億元人民幣)的營業虧損,其中三星SDI單季虧損2567億韓元,LG新能源和SK On分別虧損2255億韓元、3594億韓元。三星SDI的困境尤為突出,其2024年動力電池裝車量同比下滑10.6%,市場份額降至3.3%,落后于LG新能源(10.8%)和SK On(4.4%)。
多重因素造成韓國三大電池巨頭在2024年四季度大幅虧損。首先是歐美電動汽車市場需求疲軟。歐洲和北美是韓國動力電池企業的核心市場,據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ACEA)數據,2024年歐盟市場純電動汽車銷量達144.2萬輛,同比下降5.9%。美國2024年電動汽車銷量同比增長7.3%,遠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特斯拉、美國通用汽車等多家車企銷量下滑,紛紛下調電動汽車銷量目標,推遲或削減電動化投資計劃,進一步削弱了電池需求的增長動力。
其次是技術商業化滯后。韓國企業在三元鋰電池、4680大圓柱電池等領域擁有技術儲備,但部分前沿技術成果遲遲未能實現商業化落地。此外,雖然三元鋰電池能量密度更高,續航能力更強,但是隨著磷酸鐵鋰電池的技術迭代,在能量密度、動力等指標方面已經不比三元鋰電池遜色多少,并解決了部分冬季“掉電”問題,也支持4C超充。韓國企業在磷酸鐵鋰電池轉型上進展緩慢,錯失了中低端市場機遇。
再次是成本與產能壓力。近年來,新能源車企面臨成本壓力,作為新能源汽車主要成本之一的動力電池也面臨嚴格的成本考驗,相較生產成本更高的三元鋰電池,磷酸鐵鋰電池更符合當下市場需求。加之韓國企業在歐美新建工廠導致固定成本激增,但需求不足使工廠利用率驟降。例如,2024年三季度,LG新能源電池工廠平均利用率僅為60%,較上年同期的73%明顯下降。SK On的產能利用率更是從2023年的95%大幅減少至46%。
面對韓國動力電池行業的下行壓力,韓國政府正在考慮以現金形式直接補償本土建廠的企業。相關企業也加大投資力度,創造新增長點,抵御市場風險。此次三星SDI計劃通過發行1180萬股股票籌集2萬億韓元,投資與通用汽車的合資工廠,擴大其在匈牙利的電池工廠的產能,并在韓國建立全固態電池生產線。LG新能源所屬的LG集團于2024年3月底宣布未來5年投資計劃,到2028年將在本土市場投資100萬億韓元,部分資金用于加強電池技術等核心業務。
目前,韓國動力電池企業將技術重心放在以46系列為代表的大圓柱電池上,在日前舉行的韓國最大規模電池行業展覽會上,韓國三大電池企業均展示了各自在46系列圓柱形電池領域的最新成果。大圓柱電池在能量密度、輸出功率和生產效率上有顯著提升,但從長期看韓國動力電池企業仍需在技術落地、市場多元化與供應鏈韌性上實現突破,才能將技術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 (作者:周明陽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