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逝者安詳、生者安寧
基層安寧療護現狀調查
新華社北京4月3日電(記者楊湛菲 李志浩 袁全)“站在人生路口不知道怎么走時,感謝寧養院的團隊一直陪伴在旁”“我們會帶著父親給予的力量,迅速開始新生活”……
82歲王大爺在接受安寧療護服務2個月后去世。收到家屬發來的感激消息,山東省聊城市人民醫院寧養院護士長于云霞更加堅信,自己所投身的事業是值得珍視與守護的。
當治療難以戰勝疾病,該如何體面地離去?守候生命最后時光的醫護人員,又有什么樣的體悟和希冀?“新華視點”記者走進多地安寧療護病房,觀察、傾聽,感悟有尊嚴的生命告別。
療護:提升終末期患者生命質量
與其他科室不同,安寧療護不以治愈為目的,而是通過癥狀管理提升終末期患者生命質量。
在聊城市人民醫院寧養院,病人平均接受安寧療護服務的時間為90天。“病人找到我們時,普遍經歷了長期的抗腫瘤治療,身心、經濟狀況都非常困難,無比需要關心和支持。”于云霞告訴記者,這一階段的病人,治療首要任務是止痛。
山東省淄博市桓臺縣田莊鎮中心衛生院目前入住43位接受安寧療護的患者。院長田姍姍介紹,多數病人是慕名而來——這里最大的吸引力是“不需要家屬陪護”,醫護人員已經護理了500多人次患者,經驗豐富。
心理疏導和情緒撫慰也是工作重心。
劉女士的父親患腫瘤晚期,輾轉至上海市普陀區利群醫院接受安寧療護。幾個月前,醫院的護士和社工們依據入院提供的身份信息,為老人準備了生日禮物,為家屬準備了蛋糕和零食,一起慶生分享快樂。
“一般醫院的大夫更關注治療而非情感支持。這里環境安靜,醫護耐心解釋病情,讓我們感到被尊重。”劉女士動情地說,父親很久沒有像那天一樣開心過。
聊城市人民醫院東昌府院區安寧療護病房護士長王海燕說,在安寧療護病房,醫護人員將很多精力用于溝通交流。上午查完房,下午跟家屬再溝通;還會給一些患者制作生命回顧軸肯定人生價值,幫他回憶生命中的快樂,平穩度過最后歲月。
“好的告別,可以減輕患者及家屬的無助和哀傷。”王海燕說。
推廣:安寧療護仍處于起步階段
記者采訪中發現,目前我國基層安寧療護的普及程度不高,仍處于起步階段。
給老人喂一次飯要花40分鐘,清理一次褥瘡需要3個小時;幫助老人人工排便、擦身、洗臉;一遍遍安撫患者、和家屬溝通……每天,淄博市高新區石橋中心衛生院安寧療護病區的護士幾乎都要重復這樣的工作。
“各個科室自負盈虧,我們的待遇是靠后的,全靠情懷支撐。承受的心理壓力大,年輕人不愿意干。”安寧療護科主任平冬直言,科室醫護人員很多工作難以量化,很多服務難以收費,人才的穩定性和專業性有待提高。
一些受訪醫護人員和患者家屬反映,現行制度下,安寧療護項目醫保報銷比例較低。第二批試點長期護理保險的地區中,僅有天津市、北京市石景山區、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福建福州市等地服務項目中包含了安寧服務,多數地區未明確。
在觀念層面,仍有許多人將安寧療護等同于“放棄治療”,認為是“不孝”的表現。
“有研究顯示,超過70%的癌癥患者家屬選擇隱瞞病情。”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安寧療護團隊負責人路桂軍說,我國傳統文化中,死亡話題往往被視為禁忌;推廣安寧療護,人們要對生命持有科學態度。
價值:呵護好人生最后一程
受訪者認為,應在待遇保障、人才培養、醫保政策、生命教育等多方面發力,讓安寧療護更好發揮價值。
國家醫保局去年11月公開發布的《綜合診查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試行)》中新增設立“安寧療護”項目。多地衛健委相關負責人建議,進一步完善定價細則,對安寧療護相關服務合理定價,體現醫護人員服務價值;有條件的地方可引入社會力量共同建設療護機構。
多位一線醫護人員期待,通過職稱晉升傾斜、制定標準等手段,體現安寧療護的公益性,提升工作人員積極性。
“安寧療護付出的精力很多,要求醫護人員在護理、心理方面有較高素質。希望結合實際情況統籌考慮,在評價體系中予以支持。”王海燕說。
路桂軍表示,理想的安寧療護模式應實現“三級聯動”,即區域三級醫院牽頭,帶動二級醫院和社區醫療機構協同推進,既能緩解三級醫院的醫療壓力,又能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能力。
安寧療護,更是帶領人們認知生命的長度與厚度的過程。“好好關照、呵護人生最后一程,讓人們帶著尊嚴離開,何嘗不是對生命的告白。我們在醫學人文方面還有很大探索空間。”路桂軍說。
利群醫院正與普陀區多所中小學合作開設生命教育課程,還與普陀區圖書館攜手拓展公共區域的生命教育課堂。“建議將生命教育納入中小學必修課,讓大家走好人生這一程。”上海市安寧療護服務管理中心主任吳穎說。
積極面對生命與死亡,我們可以做的還有很多。于云霞想,日落時分,當做執燈之人,點亮滿天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