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全球氣候變化的嚴峻挑戰下,碳達峰碳中和已成為我國乃至全球的共同目標。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進一步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甘肅省工信廳副廳長黃寶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在碳達峰碳中和方面所制定的“1+N”政策體系及其配套措施有利于推動我國產業結構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轉變,能源結構向清潔低碳轉型,提升我國綠色競爭力,促進生態環境改善效果得以鞏固。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建設“沙戈荒”新能源基地,發展海上風電,統籌就地消納和外送通道建設。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閆宏光表示,作為自治區直屬大型能源企業,要搶抓機遇、挺膺擔當,把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當作頭等大事,積極探索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耦合發展的創新開發模式,有力實施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
全國人大代表、山西大同大學炭材料研究所所長趙建國注意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他表示,山西作為煤炭能源的重要基地,長期開采導致產業結構單一、環境破壞嚴重。建議整合山西本土科研基礎,籌建生態碳匯國家重點實驗室,助力山西實現由“煤老大”向“能源革命排頭兵”的轉變,推動生態碳匯技術高質量發展。
當下,以DeepSeek為代表的各類AI工具,正以其獨特的優勢賦能千行百業,成為行業智能化升級的重要推手。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胡望明表示,智能化技術的引入,為鋼鐵行業打開了一扇通往全新發展階段的大門,為行業提供了全新的路徑。在“雙碳”目標背景下,智能化技術可以幫助企業實現綠色低碳生產,降低碳排放強度,推動可持續發展。
碳達峰碳中和不僅是環保問題,更是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的重大機遇。
全國人大代表、華陽碳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童明全表示,近年來,華陽碳材科技有限公司踐行“雙碳”目標,積極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在山西省率先探索煤炭產業轉型之路,向新能源和新材料產業轉型。比如,發展鈉電池、研發熔噴納米纖維材料、生物降解材料等以煤炭為基礎的新材料產品。
黃寶榮委員指出,如期實現“雙碳”目標,僅靠現有技術是不夠的。科技創新是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的關鍵變量。
全國政協委員、廣西雙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英表示,將重點突破節能降碳、污染治理、生態修復等關鍵技術,以綠色科技賦能傳統產業升級,推動綠色制造、清潔能源等領域的創新應用。
“潤滑油行業作為工業和交通運輸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正通過技術創新和綠色轉型助力應對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挑戰。”全國人大代表、山東源根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袁俊洲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未來,潤滑油行業將呈現產品技術向高效低碳轉型、標準與認證體系逐步完善、政策與市場雙重驅動等趨勢。
3月8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二場“部長通道”集中采訪活動上表示,這些年,隨著高質量發展的推進和經濟結構的深度調整,一些高污染排放和高碳排放的傳統產業,產品產量逐漸趨于穩定,部分還有回落。同時,新質生產力在蓬勃興起。未來,將發揮生態環境保護的引領、優化、倒逼作用,更好地建立起高水平保護體系,支撐經濟社會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代表、委員們表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需要政府、企業、公眾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通過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新能源基地建設、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構建完整生態系統、加強公眾參與和環保政策引導等措施,必將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向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邁進。(中國經濟網記者 楊秀峰 鞠然)